全球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若干问题(三)
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准确地了解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影响的细节。但可预见这种影响的威胁有多严重呢?这不只是科学问题,也是经济问题、政治问题。现在我们面临的选择是:我们已知道会有威胁,但不能确定威胁的严重性。我们是应该采取行动呢?还是不采取行动?目前世界各国都面临着需要作出这种困难抉择的局面,这就是现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之所以引起激烈争论,以及需要深入进行谈判的症结所在。
我们现在面临的是一些由科学问题引出的政策性问题。比如CFCs气体,因其影响平流层臭氧,我们制订了1989年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和伦敦补充协议。伦敦协议指出,九十年代世界上要不再使用CFCs。这是我们大家都知道臭氧减少对生物的严重影响后,所采取的很重要的国际合作,但它还没有联系到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问题。这并不是说这种协议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不重要。从气候变化的角度说,它也是受欢迎的。前面提到的臭氧减少,特别是南极臭氧的减少,对全球气候的变暖有一种反作用,这可能是好的,但这也许不象我们前些年想的那样重要,因为臭氧的变化与大气中CFCs的作用有一种抵消。前几年曾达到每年最多要使用大约一百万吨的CFCs,现在一种叫HCFCs的气体正在慢慢地取代它,这种HCFCs对臭氧没有危害,但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却会有影响。不过相对CFCs来说,HCFCs的影响虽不能忽略,但小多了。总的说来,代替这是一个正确的方向。
人类对甲烷的排放大致按下列数字:能源使用占25%,这是相当准确的估计,可通过同位素的含量进行计算。这方面的排放主要是来自煤矿、天然气等。对采煤过程中的甲烷排放现在没什么好办法减少,但对开采天然气过程中的甲烷排放则可象在前苏联和东欧那样,采取一定的措施大量减少。人类大量养殖的牲畜占甲烷排放的25%,水稻田里释放的甲烷约占15%,垃圾中的排放也起及其重要的作用,工业化国家人均垃圾量比发展中国家高得多,垃圾中排放的甲烷可作为能源来使用,当然在总的能源使用量中并不起重要作用。
总之,除了能源之外,其它排放都不好采取什么措施,因为这些排放分布广泛,而牲畜、水稻又是人类基本的食物来源。现在我们还不很知道该采取些什么行动限制。还有氧化氮,这方面没有许多可说的,它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6%。
现在谈谈关键的问题,二氧化碳。我们正在减少CFCs的排放量,这使二氧化碳的排放占所有温室气体排放的比重上升到65%、70%甚至75%。每年由于燃烧石化燃料,碳的排放量是60亿吨,换算成二氧化碳还要再乘上4倍。森林减少使碳的吸收减少16亿吨,以上数字的误差分别为4亿和10亿吨。世界上每人每年约排放1.35吨碳。现在人类使用的石化燃料约占总能源使用量的80%以上。
能源的世界分布情况大体是:天然气占17%,煤24%,石油41%,核能2%,水力能源2%,生物能源15%。我们现在所关心的是天然气、煤、石油这些燃料。在温室气体总排放的分布中,发展中国家石化燃料的排放占19%,工业化国家石化燃料的排放占58%,发展中国家的森林减少占23%。为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再以大约1.8PPm/年的速度增加,需要将二氧化碳的现有排放量减少60—80%。现在我们要问自己是不是应该这样做?这样做会不会在其它方面产生困难和问题?我们现在还不能很好地回答这样一些问题,在大多数情况下要整个九十年代来逐渐加深认识。全球变暖、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是长期的问题,至少在下个十年还将伴随着我们。咱们不可以袖手旁观等到2000年,我们应对此问题逐渐采取一定的措施。对于能源我们能做些什么?首先是能效并没有正真获得充分利用。由于缺乏现代设备,这样的一个问题在发展中国家比在发达国家更明显。发达国家能效一般每年提高0.5—1%,这种提高还能持续许多年,并可能通过加快提高能效而减少相关成本。现已正在研制将汽油利用效率提高3倍的汽车,一些小些但能效更高的汽车已在美国使用。
从全球变暖及本地环境污染这两个问题出发,象中国这样国家的交通系统的建设必须认真考虑有效地提高能源的利用。虽然我相信,每个中国人都希望有—天能有一辆小汽车,但我认为在中国的主要城市,建设有效的公共交通系统,在未来无论对保持良好的发展,还是满足需要来说都是重要的。我不是想在此对你们说该如何来做,但你们个人需要考虑这个问题。
但只说能效还不够,新能源的利用也将是重要的。这基本上有两种形式:核能和再次生产的能源。而采用哪种形式能源的问题又是一个政策性问题,不是我所能提供意见的。我只是想说一下,工业化国家在能源研究方面,核能研究的成果10倍于再次生产的能源。我不认为这是一种好的平衡。从长远地看,即下个世纪中叶开始,再次生产的能源的使用将比现在重要得多。再让我们一起看看其它的可能情况,生物质能源,主要是柴火(木柴、秸杆、树叶等),占总能源的12—15%,主要是用于发展中国家,现在我们燃烧的这些生物资料能源占世界上总生物量的1%。我们还需要用土地种粮食,不能用很多土地来长柴草烧。更多的使用柴草这样的生物能源也是可能的,但一定要采取更系统化的方式,系统化的种植和收获。有趣的是在瑞典使用柴火这样的生物能源的量和使用核能的量基本上一样,瑞典使用核能的量按人均算占世界第二位,大约是占所用能源量的15%。瑞典将准备禁止使用核能,这样生物质这种能源的使用将会增加。
还有一种能源,就是水电能源。水电能源占世界能源总供应量的2%,世界可开发水电能源的总量是已开发量的20倍,也就是说现在仅开发了5%。但在水电能源总量中只有约三分之一是可按合理的价格开发的。对水电这样的能源的传输很难不造成相当的损耗。我相信在中国山区有很多的水电能源还无法在正常投资情况下开发。但目前世界上已开发水能的5—8倍的水电能源是可开发的,我相信这其中相当部分是在中国。
其它还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现在这些能源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昨天报载,日本开始了一项研究太阳能的耗资巨大的项目,以向今后的技术发展提供更廉价的能源,我认为在下个世纪的10—30年中,这将是很好的生意。
现在我们已有了很好、很重要的理由就区域污染和全球变暖开始采取行动。我们要走的第一步是,所有工业化国家表明他们愿意开始稳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目前大多数OECD国家已表示同意到2000年时将排放量稳定下来,但美国还没有同意。我认为,大多数OECD国家的这种意愿是表示他们愿意继续前进的重要信号,尽管这还很不够。
IPCC第一工作组第三次会议指出,硫化物的释放、臭氧减少等,可能使我们预计的气候变暖时间表后推一些。我希望,在九十年代能确定我们在保护全球环境方面的长远任务。要说服人们是不容易的事,因为这样一些问题中存在着不确定性,而且对人们现在的日常生活也无显著的影响。但是共同的努力是需要的,至少在联合国系统内,应该做些工作。(来源于1992年4月13日《中国气象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