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 邮编:231500
  • 电话:13584300762
  • 地址:安徽合肥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亿丰家居建材博览中心8幢1层楼106.107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张大飞加入“飞虎队”对日作战 鹰击长空

来源:火狐体育官网iOS下载    发布时间:2025-09-09 23:56:30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营口新闻传媒中心记者走访了十几处省内外红色场馆、纪念遗址,深度采访了十几位专家、学者及历史见证者,系统访问了30多家网上纪念馆,查阅了数百万字的文字资料,经梳理、归纳、整理成篇,以抗日战争的时间节点、重大事件为主线,重点聚焦营口籍抗日英雄的成长经历、主要事迹、斗争精神,串联起14年抗战的艰难历程,勾勒出一幅全面、立体、恢弘的抗战历史画卷。请您跟随我们走近英雄,明白他们的斗争故事。

  很多人是通过台湾女作家齐邦媛84岁出版的《巨流河》一书知晓“张大飞”这一个名字的。经记者查阅,他的名字先后出现在书中第一章至第五章及第十一章,专以其人其事命名的小节标题多达5个,比较完整地串联起张大飞短暂而壮烈的一生。

  8月12日,记者来到南京。暴雨初歇,铅色的积雨云在空中疾速涌动,紫金山被重重乌云笼罩。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入口,听记者说来自辽宁营口,工作人员眼睛一亮,语气肯定道:“您是来看张大飞的!”

  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坐落在紫金山北麓,是国内首座国际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馆藏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苏、美等国空军和航空战士联合抗击侵华日军的丰富史料,英烈碑上镌刻着4299名中外抗日航空先烈的名字,其中中国籍抗日航空英烈人数达1470人。至今,各国籍抗日航空英烈的姓名、生卒时间、军衔、岗位等信息仍在不断勘误、补充。

  纪念馆区由“奋勇抗战”“国际援华”“壮志凌云”“缅怀先烈”4个室内馆区及陈列雕塑、战机模型2个室外展区组成。纪念馆前方是一座巨大的雕塑,三头六臂的“正义之神”骑在飞天虎上,手持弓箭射向天空,象征着中、苏、美三国团结一心联合抗战。走进第一个室内馆区,迎面展板上,张贴着近80位著名航空英烈图片,张大飞赫然在列。

  初到我家的时候,没有人注意他。他静静地坐着,很少说话,也不参加游戏。”在《巨流河》之“张大

  ,家破人亡的故事”一节中,齐邦媛回忆道,“吃饭时,妈妈总叫他坐在旁边,不断地给他夹菜。”

  九一八事变后,大批东北学生流亡关内。1934年,齐邦媛的父亲齐世英在北平(今北京)创办了国立东北中山中学。两年后,学校迁至南京郊外板桥镇。这些学生家乡沦陷,亲人离散,无家可归。每到星期天,许多孩子就被齐邦媛的哥哥齐振一带到家中吃饭,张大

  与哥哥回我家。外面开始下雪,很冷,屋子里生了火,饭后坐在壁炉边,妈妈问他离开家乡的情况。他说他父亲被烧死之后,在日本人追杀之前,一家八口四散逃亡;他与一个弟弟、妹妹连夜逃往营口投奔姑姑……如今始终得不到母亲的消息。我永远记得那个寒冷的晚上,我看到他用一个18岁男子的一切自尊忍住号啕,在我家温暖的火炉前,叙述家破人亡的故事

  今年74岁的刘杰是张大飞的外甥,他的姥爷名叫张凤岐,母亲张立坤是其三女,张大飞是四子。21岁参加工作起,刘杰就立下志愿:利用业余时间,全身心投入对中国抗战历史的研究。多年来,他翻译资料,撰写文稿,自费到中国台湾省和日本考察研究抗战历史,通过实地调研,口述笔录,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厘清了许多疑问。

  刘杰为记者提供的张家族谱显示,张家“世祖”张有恭在清顺治八年(1651年),和乡亲们一起由山东昌邑县逃荒至营口城南一带安家,做雇农、当盐工,落户的村庄后来就被命名为昌邑屯(今老边区柳树镇)。张凤岐起初读私塾,后考入营口师范学堂,毕业后做乡村学堂教师。看到有的学生因贫困买不起书,他自己掏钱买纸,为学生们一个字一个字地抄写课文。五子张大翔(原名张世昌)后来回忆,“父亲这个人很书生气,对朋友和家人都十分好。”

  民国初年,张凤岐弃教从警,考取了奉天高等警察学校,毕业后到本溪县下马塘警务署当巡警,1922年出任东三省兵工总厂总务科长,其间结识了总厂卫队的少校营长黄显声,二人很快成为莫逆。1929年,黄显声任东北军陆军第20旅中将旅长驻防洮南,经其推荐,张凤岐到洮南县公安局任局长。1930年,黄显声任辽宁省警务处处长,随即调张凤岐任沈阳县公安局长兼公安大队长。

  1931年9月18日晚22时20分,日军炮轰北大营,黄显声、张凤岐率公安警察2000多人与日军展开激烈巷战。20日夜,沈阳各城门和公安总队防线被日军坦克攻破,黄显声西撤。张凤岐率200余人从始至终坚持到21日,才奉命撤出沈阳。

  22日,黄显声在锦州主持召开各县公安局长会议后,令张凤岐马上潜回沈阳,利用合法身份,掌握日伪动态,秘密组织爱国力量,一旦时机成熟,配合义勇军里应外合,夺回沈阳城。

  25日,张凤岐回到沈阳。原开原县县长李正被日军任命为沈阳县县长,其保举张凤岐再次担任沈阳县警务局长。

  上任后,张凤岐悄悄找来自己亲近的耿光汉、程云桥、杨春元、洪德彰、陈范等人,研究今后工作分工,暗中组织抗日力量。黄显声派人和张凤岐秘密接头,传达东北抗日救国会指示,赠送活动经费。

  1932年5月,张凤岐接到黄显声“为义勇军8月大规模进攻做内应”的指示,组织部下密商暗杀关东军、省政府要员计划。

  就在张凤岐紧锣密鼓策划“八月计划”之时,警卫员孟献臣在饭店喝酒闹事被日本宪兵队拘捕。日本宪兵打了他几个耳光,孟献臣大为光火,骂道:“你们日本人等着吧,咱局长说了,你们长不了……”这句醉话引起日本人的警觉。突审后,日本宪兵将张凤岐及参与“八月计划”的所有警员悉数抓获。

  作为“主谋”,张凤岐在拘留所里整日被轮番用刑,但仍守口如瓶。据曾在马路湾日本宪兵团充当“县补”的胡某回忆,“有一次,我去刑讯室给行动科长山野武夫送热水,正赶上他们在审讯张凤岐。这时,张凤岐已是伤痕累累、满脸血污,他艰难但有力地说:‘我张某人身为一个县警察局局长,有责任保护百姓安全。你们日本人侵占沈阳,我组织警察抗击你们那是我的责任。’又说,‘投降这个词在我身上不存在,暗杀本庄繁是自然的,只是我没找到机会。’”

  1932年7月的一个黄昏,日本宪兵队队长小川与十几个宪兵,将张凤岐押到沈阳故宫大政殿后面一片荒凉的草丛中,用铁线捆在石柱上。山野武夫和清水、山口走上前,做最后一次争取。

  一桶油漆从头到脚泼在张凤岐身上,山口下令点火。刹那间,熊熊烈焰吞噬了他……

  杨春元(沈阳县警务局督察,31岁)在审讯中大骂日寇,被割舌后死去。同是大石桥人的耿光汉(沈阳县警务局司法科长,36岁),程云桥(沈阳县警务局庶务科长,46岁),洪德彰(沈阳县警务督察员,29岁),陈范(沈阳县警务局庶务科员,30岁)被带到大石桥后活埋。

  “自此,我深深地记住他的名字——逃到营口后,他把原来父母取的吉祥名字‘张廼(音乃)昌’改为‘张大非’。”齐邦媛写道。

  从此,每个星期六午后,齐邦媛会在哥哥那群喧闹的同学中,期待那张忧郁温和的笑容。

  一年初春,吃过中饭,哥哥和七八个同学说要去爬不远处的一座小山——牛首山。齐邦媛“看着那山羡慕许久了,就追着赶了上去”。

  下午四点钟开始下山的时候,突然起了风,“哥哥和那些大男生已跑下山,我仍在半山抱着一块小岩顶,进退两难。山风吹着尖锐的哨音,我在寒风与恐惧中开始哭泣。”

  这时,齐邦媛看见张大非在山的隘口回头看她。“天渐渐暗了,他竟然走回头,往山上攀登,把我牵下山。”

  张大非“眼中的同情与关怀”,给齐邦媛留下终生难以磨灭的印象。她写道:“数十年间,我在世界各地旅行,每看到那些平易近人的小山,总记得他在山风里由隘口回头看着我。”

  如今,张大飞和齐邦媛曾共同攀登过的牛首山,已成为南京一处著名文化旅游区。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三天前,齐邦媛的母亲生下小妹。8月15日,日机轰炸南京。齐母“抱着婴儿赤足随大家奔往地下室,得了血崩之症”。

  10月中旬,从南京火车站到芜湖军用码头,中山中学1000多名师生随难民撤往后方。“受到大折腾”的齐母在船上开始大量出血,到汉口时已昏迷,“由码头抬到一家天主教医院时只剩一口气”。

  站在母亲病房门口,听着舅舅呼唤母亲的名字,齐邦媛感到寒冷、孤单、惊恐。这时,她突然看见张大非从大门跑进来,“他走进病房,在床前跪下……走出来时,他对我说:‘我已经报名军校,改名叫大飞,十一点钟要去码头集合,临走一定要看看妈妈。你告诉哥哥,我能写信时会立刻写信给你们。’”

  接着,张大飞拿出一个小包放在齐邦媛手里说:“你好好保存着吧,这是我要对你说的话。”然后疾步走出医院大门。

  多年后,张大翔向刘杰回忆道:“父亲死时,四哥张大飞只有14岁,他对我说,等我们长大了,就去打日本,为父亲报仇。日本人的飞机在天上横行霸道,我们就去参加空军。”

  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室内馆区,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空军力量非常弱小,仅有600多架飞机,其中大部分是教练机、侦察机,线多架。因没有自己的飞机制造业,所有飞机全部购自国外,机型五花八门。全面抗战开始时,仅有600多名飞行员,真正能空战的更少。

  反观日本,七七事变前已形成完整的航空工业生产体系,能独立研制世界上领先的作战飞机。日军没有设立空军,航空力量分属海军和陆军航空队。其中海军飞行队65个,陆军航空中队140个,共有飞机约2700架。

  中国空军虽力量弱小,但不畏强敌,1937年8月到10月,在上海、杭州、南京上空,中国空军与日军进行了几次激战,均取得辉煌战绩。然而,至10月22日,中国空军305架作战飞机仅剩下81架,为数不多的飞行员连续阵亡。日本空军虽然损失了200多架飞机,却能不断生产做补充。到1937年底,日军飞机不仅没减少,反而增加了400多架,还占领了上海杨树浦、崇明岛等机场。

  在汉口,齐邦媛的父母得以重逢。接着,齐世英又组织中山中学师生逃到湖南湘乡,小学毕业的齐邦媛上了长沙周南中学。两个月后,齐振一收到张大飞从入伍训练基地寄到学校的信,第一句话就是问妈妈身体如何?信中说明从军的理由:“我已经19岁了……日本人把我们逼成这样,我也没有心情念书或等待一个没把握的未来。我如今如愿考进了空军军官学校,可以真正报效国家,为我父亲复仇。”

  随后,中山中学师生或坐车、或徒步到桂林,又经贵州到四川,颠沛流离了半个中国。

  据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第二个室内馆区的有关的资料介绍,1937年12月初,一批苏制战机运到中国,苏联志愿航空队赴中国参战。中国空军绝处逢生,在华中、华南地区与日军航空队开始了新一轮厮杀。10个月时间里,中苏空军并肩在湖北武汉、江西南昌、广东南雄、河南归德和开封与日军进行了十余次大规模空战,还长途飞行到台北松山机场,轰炸了日军航空基地。1938年5月19日,两名中国空军飞行员分别驾驶马丁B-10轰炸机,出击日本九州的长崎和福冈等地,撒下上百万份传单,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罪行,号召日本民众反对战争,被誉为“纸片轰炸”“人道远征”,创造了航空史上的奇迹。

  从初中到高中,张大飞与齐邦媛一直是“稳定的笔友”,“我上初中时他已开始飞驱逐机,前两年参加重庆上空驱逐任务。”齐邦媛回忆,“那时的我是家中唯一爱写信的人,大飞四哥不驻重庆时,每周用浅蓝航空信纸写信来,他的家人一直联系不上,他说,我们就是他唯一可报平安的家人了。”张大飞写信如写家书,令齐邦媛万分感动,来信必回,二人信件往来持续8年之久。她说,“我们那样诚挚、纯洁地分享的成长经验,如同两条永不能交会的平行线。他的成长是在云端,在机关枪和高射炮火网中作生死搏斗;而我却只能在地面上逃警报,为灾祸哭泣,或者唱‘中国不会亡’的合唱。”不过,“我们两人有一点相同,就是要用一切力量赶走日本人。”

  从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空军迎来最为艰难的三年。日军最新研制成功的“零式”战斗机用于中国战场,中国空军遇到了劲敌。与此同时,苏联志愿航空队因苏德战争爆发奉命撤回国内,中国空军再一次面临山穷水尽的困境。日军趁机利用空中优势在中国上空横冲直撞,频繁轰炸中国西部重镇成都、重庆、兰州、昆明,叫嚣要“摧毁敌人的抗战意志”,达到“以炸迫降”的目的。

  1941年8月,美国空军教官陈纳德率领自己招募组建的美国志愿航空队到昆明参战,约有300名空地勤人员和100架P-40飞机组成了“飞虎队”,多次创下辉煌战绩。陈纳德与“飞虎队”在中国家喻户晓。

  “他的信,那些仔仔细细用俊秀的字写在浅蓝色航空信纸上的信,装在浅蓝的信封里,信封上写着奇奇怪怪的地名:云南驿、个旧、蒙自……沿着滇缅铁路往缅甸延伸。”齐邦媛在书中写道,“不论在信中他是如何倾诉他的矛盾、苦恼和思家之情,在战火缭绕、命如蜉蝣的大时代里,他是所有少女憧憬的那种英雄,是一个远超过普通男子、保卫家国的英雄形象,是我那样的小女生不敢用私情去‘亵渎’的巨大形象”。

  渐渐地,张大飞的信中不再多写战争的事,开始说打完仗后的设想,“但是仗要先好好打,绝不能让日本鬼子打赢。他的语气中全是英雄气概,充满了张伯苓校长勉励我们‘中国不亡,有我!’的气概。”

  《巨流河》中记载,张大飞于1937年底投军,入伍训练结束,以优良成绩选入中央航空学校十二期(也称杭州笕桥航空学校,迁至云南昆明后更名空军军官学校——编者注)。刘杰补充说,张大飞最初接受了为期6个月的入伍士兵教育,后经考试升入本科。本科分初、中、高三个级别,各4个月,初、中级学习基本飞行,高级专习驱逐、攻击、侦察和轰炸飞行。1938年六七月间,张大飞致信齐母、齐振一和齐邦媛,说他读了中国空军爱国志士高志航的传记,“死了一个高志航,中国还有无数个高志航!”“生命中,从此没有眼泪,只有战斗,只有保卫国家。”

  据刘杰介绍,张大飞毕业后,参加了保卫重庆的空战。1942年,中国空军从空军军官学校第十二期至第十六期毕业生中选拔优秀飞行员到美国受训,张大飞是第一批赴美受训的学员之一。他们在美国陆军第六高级军官航校(飞行基地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首府菲尼克斯,亦称凤凰城——编者注)接受了近一年的严格训练,受训结束后,被授予中尉军衔,并于1942年底回国参战,再后来加入由中美飞行员混编的飞行大队第十四航空队,即陈纳德指挥的让日军闻之胆寒的“飞虎队”。

  队友回忆,每次战斗,张大飞都像“拼命三郎”一样全力以赴。一次,他跟随队长郑松亭驾机在沙宜公路上空巡逻,发现一队日军坦克车在行进。郑松亭俯冲打坦克车,张大飞把坦克车前面的骑兵消灭殆尽。再往前飞,还有一队卡车,满车都是日本士兵。郑松亭和张大飞往返几次低空扫射,一直打到整个车队浓烟四起、无法行进,路旁躺满毙伤的日本士兵。为了射击准确,张大飞驾机超低空飞行,“飞机拉起来以后,在下油箱附近嵌上了一段电线,他不知道飞机上绊了碍事的东西,还做第二次扫射。回来以后,人家笑他的干劲:‘你真不顾死活啦!’”

  1943年4月,齐邦媛正在准备毕业、联考(高考)。有一天近黄昏时,同学们都回宿舍楼里准备吃晚餐了,一个初中女生跑来找到齐邦媛,说有人在操场上等她。

  “我出去,看到他由梅林走来,穿着一件很大的军雨衣。他走了一半突然站住,说:‘邦媛,你怎么一年就长这么大,这么好看了呢。’”

  张大飞告诉她,部队调防在重庆换机,七点半以前要赶回机场,他只想赶来看她一眼,队友开的吉普车在校门口不熄火地等他。齐邦媛跟着张大飞往校门走,走了一半,骤雨落下,“他拉着我跑到门口,在一块屋檐下站住,他把我拢进他掩盖全身戎装的大雨衣里,搂着我靠近他的胸膛。”隔着军装和皮带,她听见他心跳如鼓声。只有片刻,他松手叫她快回宿舍,说:“我必须走了。”雨中,她看到他半跑步到了门口,上了车,疾驰而去。

  该章节末,齐邦媛嗟叹:“这一年夏天,我告别了一生中最美好的生活……今生,我未再见他一面。”

  在大学校园里,齐邦媛多次见到南开校友周恩来,“常到学校看望张伯苓校长,也多次以校友身份在周会演讲。”同学们喜欢学张校长介绍周恩来时的天津腔:“现在,我让恩来跟你们讲话。”充满了对这位杰出学生的温情。齐邦媛继续写到,“很多人借由他温文儒雅、充实渊博的风格认识了。”

  齐邦媛不知道的是,在笕桥航空学校,中国人邢海帆、郑少愚、赵良璋、薛介民、谢派芬、王延洲与其他学员一道刻苦训练,英勇作战,为保卫国家立下赫赫战功。

  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第三个室内馆区记者看到,中国对航空事业极为重视。大革命(1924年至1927年)前后,曾三次派员前往苏联学习航空本领。1935年9月,又选拔7人进入苏联契卡洛夫空军第三航空学校学习飞行。他们中的一些人成为早期的航空人才。

  1937年夏,苏联派出空军教官并提供装备,帮助在新疆组建航空队,培养航空技术人才。1938年初,先后选调43人参加新疆航空队飞行班和机械班。由于形势变化,直至1946年7月11日,其中32名学员才终于回到延安。他们日后成为建设新中国人民空军和民航的骨干力量。

  1941年1月,中央批准成立军委航空工程学校,对外称第十八集团军机械工程学校,亲自签署命令。同年3月,航校正式成立,校址选在延安安塞,主要训练飞行员和机械师,学员约百人。

  1944年5月,决定在第十八集团军总参谋部下成立航空研究小组,正式名称为作战部空军组。该组汇集航空人才30多名,是最早成立的统管航空事务的组织。该组织的一项工作是扩建延安机场,、朱德等和延安党政军干部都参加了修建机场的劳动。

  寒假过去了,齐邦媛已许久没有收到张大飞的信了,“那些寄自奇怪地名的浅蓝信纸的信,像神迹一样消失了”。

  据刘杰调查,1944年,张大翔在哥哥的影响下,放弃大学学习,也考入航校。1945年春的一天,身着飞行服的张大飞忽然出现于正在昆明受训即将赴美的张大翔面前,“四哥告诉我,他马上要去印度接收新式飞机,叮嘱我要注意健身,好好学习,将来我们一道打日本鬼子,为父亲报仇……他又说,到美国后好好学习英语,记得常寄信给他。”他们还一起去城内看望了高志航烈士的家属。这是兄弟俩的最后一次见面。

  1945年6月初,齐邦媛收到哥哥齐振一的来信。信上说,5月18日,张大飞在豫南会战时掩护友机,殉国于河南信阳上空,他是在重庆战报上看到的消息。周末回到家,收到云南十四航空队寄给他的通知。张大飞留下一封信给齐振一,一个很大的包裹给齐邦媛。哥哥让她做个心理上的准备——他的信里,附上了张大飞写给她的信。

  你收到此信时,我已经死了。八年前和我一起考上航校的七个人都走了。三天前,最后的好友晚上没有回航,我知道下一个就该轮到我了……感谢妈妈这些年对我的慈爱关怀,使我在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全然的漂泊中有一个可以思念的家。也请你原谅我对邦媛的感情,既拿不起,也未能早日放下。

  ……这八年来,我写的信是唯一可以寄出的家书,她的信是我最大的安慰。我似乎看得见她由瘦小的女孩长成少女。那天看到她从南开的操场走来,我竟然在惊讶中脱口而出说出心意……这些年来我们走着多么不同的道路,我这些年只会升空作战,全神贯注天上地下的生死存亡;而她每日在诗书之间,正向着我所祝福的光明之路走去。以我这必死之身,怎么能对她说“我爱你”呢?去年暑假前,她说要转学到昆明来靠我近些,我才知道事情严重。爸爸和妈妈怎会答应?像我这样朝不保夕、移防不定的人,又怎么能照顾她?我写信力劝她留在四川,好好读书……请你委婉劝说邦媛忘了我吧,我生前死后只盼望她一生幸福。

  7月6日,齐邦媛搭船回到炎热如火炉的重庆,看到了书桌上那个深绿色的军邮袋。打开邮包,里面是齐邦媛寄给张大飞的上百封信。

  8月15日,日本正式投降了。齐邦媛跟着哥哥和表哥们拿着火把往大街上跑去。左右基本上没有一寸黑暗的路,人们唱着、喊着,声音响彻云霄。经过南开中学校门口,齐邦媛想到当年张大飞自操场上向她走来,“这一瞬间,突然感到万声俱灭”。她一个人穿过校园,找到回家的小径,一面跑一面哭,进了家,“在昏天黑地的恸哭中,我度过了胜利夜”。

  直至1946年冬,在美国受训的张大翔才知道四哥牺牲的消息。时值新年,同学们都去参加晚会,张大翔一个人抬头仰望东方天空,放声大哭……

  据刘杰考证,1945年5月28日(不是5月18日),张大飞所在的第三大队第二十八中队4架战机从陕西安康出发,至河南信阳上空袭击地面日军。根据张大飞擅于超低空飞行的战斗经历推断,其非常有可能是在低飞扫射时遭遇日军地面防空火力袭击而负伤后阵亡。

  据刘杰介绍,张大翔从美国学成回国后,抗战结束,内战爆发。张大翔不愿意将枪口对准自己的同胞,退役后携妻儿乘船回东北,准备投靠在营口大石桥谋生的二哥张国昌。途经葫芦岛附近,邮轮触礁,闻讯前来救援,妇女儿童先被救到岸上,待营救张大翔时,邮轮业已沉没,妻儿焦急万分。不一会儿,张大翔竟自己游到岸上。“前来救援的非常惊讶他有这么好的体力,张大翔实话实说,交代了自己当过飞行员。听了特别高兴,这样的人才正好需要。于是,舅舅还没到大石桥,就又参了军。”

  张大翔加入中国人民空军部队,后分配到空军第六航校(现空军第六飞行学院)任教官。从1947年进入航校至1982年离休,三十多年里,张大翔培养了很多优秀飞行员,其中有抗美援朝英雄焦景文、吴胜凯,击落F-104C的“一等功臣”高翔,试飞歼-7的葛文镛……离休后,任北京航空联谊会秘书长。

  1998年2月,张大翔致电河南信阳日报社,请求帮助寻找四哥张大飞的遇难地点。张世发社长很看重,立即向信阳县委县政府报告此事,县委安排宣传部长杨德国组织调查。谭家河乡党委先后派出三个调查组,走访当年的目击者,最终认定,1945年5月确曾发生一架飞机坠落之事,初步认定,该机就是张大飞失事的飞机。具体地点是“西双河老街下面的河滩上”,当时有很多人好奇前去观看,“飞机一个翅膀向上,一个翅膀插在沙滩里。过了几天后,上面派人把飞机卸了,用盐排顺河运往信阳方向”。据目击者描述,失事飞机坠落时并未起火爆炸,张大飞的遗体应当还在飞机上。执行同一任务的战友董裴成的飞机则“出击信阳车站在目标上空失踪”。由于当时信阳尚被日军占领,失事飞机运往何处,张大飞安葬何处,至今没有更进一步的史料。

  同年5月16日,77岁的张大翔赶往信阳。在张世发和杨德国的陪同下,乘车来到谭家河乡西双河村老街下面的河滩上。张大翔手捧鲜花,眼含热泪,大声呼喊:“哥呀,五弟来看你了!53年了,我想你呀!”

  1999年5月,齐邦媛去南京与小学同窗相聚,偶然在地图上看到,南京有一座航空烈士公墓,便让出租车师傅带自己过去看看。

  在这片肃穆的墓园里,齐邦媛和张大飞56年后再次重逢。只不过,昔日那个拥她入怀的英俊青年,如今只剩下黑色大理石碑上的一个名字:

  齐邦媛站在石碑旁拍照留念,“五月的阳光照着75岁的我,温馨如他令我难忘的温和声音。”

  在这一章节,齐邦媛最后写到:“张大飞的一生,在我心中,如同一朵昙花,在最黑暗的夜里绽放,迅速阖上,落地。那般灿烂洁净,那般无以言说的高贵。”

  刘杰说,齐邦媛离开南京后,专程到北京看望了张大翔。2009年7月,将她刚刚完成的《巨流河》签名送给了张大翔。

  走出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区,沿着石径,步入始建于1932年8月的航空烈士公墓。经过牌坊、左右庑、孙中山题写的“航空救国”碑亭、祭堂、东西功德碑亭、烈士衣冠冢等,记者来到位于中轴线最高处的广场。迎面矗立着张爱萍将军题写、高15米的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30座黑色大理石的英烈碑呈弧形排列其后,犹如威武的机群即将列队起飞。英烈碑下,分别放置着若干个著名英烈事迹简介的小展板,有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的幼子、中国“兵工之父”俞大维的儿子、“民国才女”林徽因的三弟,有飞机中弹后撞向敌机与之同归于尽的陈怀民、出现飞行故障后从两千米高空急速俯冲炸沉日本军舰的沈崇诲、跳伞后用随身手枪击毙日军5人后大喊“中国无被俘之空军”自戕殉国的闫海文……

  在介绍张大飞事迹的小展板上,记者读到如下文字:“……历任中国空军第三大队第28中队、第四大队第22中队飞行员,第十一大队第41中队、第三大队第28中队分队长,多次参加对敌作战,在空战中英勇杀敌,舍生忘死。”

  据刘杰介绍,当年张凤岐被捕后,黄显声紧急派人将其夫人王锡珍和三女张立坤护送到北京。住在黄府一段时间后,王锡珍带着张立坤回到东北,费尽周折于吉林省海龙县找到二子张国昌。后来,王锡珍参加了海龙县地下抗日组织,为其运送和药品,被捕入狱后坚贞不屈,最终在组织和亲人的营救下逃离虎口。

  刘杰的祖父刘显霖通晓医术,日伪时期在大石桥开办了一家小医院,取名信德医院。医院门口立着一个牌子:“本院不给日本人看病。”日本人多次找到刘显霖,怒问其不给日本人看病的原因,刘显霖以“不懂日语”为由,一直拒绝接收日本病人。

  2025年7月15日,刘杰来到营口,“替先辈看一看‘家’的位置”。百里盐滩的昌邑屯早已被营口兰旗机场取代,大辽河岸,碱蓬草傲骨迎风,宛如一抹浓烈的“中国红”。走进营口名人馆,望着张凤岐和张大飞事迹的高大展板,刘杰驻足良久……

  近一个月后,记者站在刻有张大飞(墓碑号M30)、董中达(B36)、高本荣(C12)、王其(I61)4位营口籍抗日航空烈士名字的英烈碑前,代表营口新闻传媒中心全体同仁,献上洁白的菊花,鞠躬,默哀,表达无限的敬意。头上潮水般汹涌的云霭中,似乎回响着“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的声声呐喊(刻在笕桥航空学校旗杆石座上的鼓励词,如今被广泛流传为航校校训——编者注),似乎回荡着无数战机呼啸而过的阵阵轰鸣。那是航空英烈们仍以战斗的姿态,长久守护着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安宁!

  生活犹如多彩的万花筒,总是充满故事。营口新闻传媒中心现面向广大网友征集精彩短视频啦!无论是生活中的趣事,还是记录亲情、友情、爱情的温馨片段,都可以发送至(请注明姓名及电话)。入选作品一经发布,拍摄者将获得由营口红爵啤酒专卖店提供的红爵啤酒酒卡一张,由营口关东山泉酒业有限公司提供的价值300元“关东陈酿”白酒礼品一份。快来参与吧!

相关产品

电话:13584300762

网址:www.yiquejc.com

地址:安徽合肥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亿丰家居建材博览中心8幢1层楼106.107